成都晚报设计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写在成都晚报正式注销后 [复制链接]

1#

昨晚,关于《成都晚报》正式进入注销程序的文章,在朋友圈小范围流传,之所以要用流传,是因为在新媒体大潮的今天,又特别是美国大选这张世界级话题之下,“成晚”的落幕显得微不足道,虽然她是一张创办超过半个世纪的报纸。

把时间拉到十年之前,我刚刚入行不久,那时候的新闻记者是神圣的,对没错,就是神圣的,那时候人们对记者的称呼都会习惯性的加上“xx记者老师”,在成都媒体圈,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成都商报了,虽然那时候成商的定位还是一张主要报道成都乃至四川的都市报,但其在全国的影响力可与新京报等并列。

是时,成商还创下了都市报营收的历史最高记录,年营收10个亿,风头正劲,当时的成商和华西报,一份5毛钱的报纸,废纸都要卖几块钱,最多的时候多达几十上百个版面,还不包括一些夹缝广告,当时成商和华西的广告还有报花、报眼这种连豆腐块都不如的广告版面,而且价格不菲还要提前订。

当然,撑起这么多的广告,除了新闻环境之外,报纸的内容至关重要。

尤记得,我那时候特别喜欢看成商的一个“记者在路上”的版面,因为那些版面讲的是记者在采访报道之余的心路历程,作为刚入行的新闻新人来看,特别有意思,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新闻前辈的敬仰。

彼时,成商有东北新闻中心,有华南新闻中心,还有深度新闻部,那时候的成商记者活跃在每一个重大新闻背后,尤以著名的“华南虎事件”、“汶川”、“甬温线动车事故”…不胜枚举。

彼时,王克勤老师的一篇惊世大作“山西疫苗乱象调查”可以将几十名官员送进监狱,那时候的记者同行们会为了一个新闻线索争抢到头破血流,但私下里却能结下胜似战友般的情谊。

如今,王克勤们已逐渐老去,剩下的已被湮没在新媒体大潮之中,调查记者这个职业,已经几乎不存。

前几日,给一众新媒体新人讲课的时候,我满怀期待的问下台下的同学们知道5个w?h吗?仅有数人还能勉强答上来,如今的新媒体人估计还知道甚至还在坚守5个w的,凤毛麟角了吧。

时移势易,如今早已没有“记者老师”的神圣称呼,都争抢着自媒体的流量,或因“规矩”管束,或因生活所迫,大多已经无法专心码字了。

有多少人还记得《南方周末》的新年献词,有多少人还记得《澎湃新闻》创刊时的口号“我心澎湃如昨”。

本文系一个默默无闻的前记者的碎碎念,博大家一忆耳,如有谬误,可当笑谈。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