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晚报设计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别让几本书辱没了教授的头衔3lqw1euu [复制链接]

1#

别让几本书辱没了“教授”的头衔


1月6日,多名友曝光中央民大经济学院副教授萨茹拉强迫学生送礼买书后,校方表示已组成调查组调查。昨日,有数名学生到该校纪委作证,反映该教师强迫购书等问题,称其以“有考试内容”为由,在课堂上推销自己所编著图书。(1月8日,《新京报》)


    读一本好书,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。歌德的话得有一个前提,那就是拥有,拥有了好书,才能拥有与高尚的人谈话的机会。然而,当前好书推荐的媒体不计其数,在纷乱繁杂的推荐中,要找到一本自己需要的书确实很难。幸而,有自己老师给推荐,给指点迷津,并且这位老师名声很大,接受过数十家媒体的采访,据说被奉为学院精神领袖,还有“期末考试会考书里面的内容”的声明,此时,还有哪一个学子不动心,买吧,尽管动机不是很高尚,但是一个愿打,一个愿挨,默契就此达成,也算是“好事一桩”。


    然而,打破“默契”的往往是没有遵守“协议”的一方,在课堂和期末考试中,一本标价28元的书,根本没用上。于是乎,此前有关买书的各种丑闻爆发:向学生收取会员费,强迫购书,收礼金等等。一切都来得那么偶然,又是那么必然,让一个堂堂副教授、学院“精神领袖”的斯文扫地!


    教授也有教授的难处。一者,在现有的大学评价体制下,晋升职称需要出书,出书就要找出版社,“按照目前出版体系,高校老师被要求包销图书,这样不少高校老师可能会在课堂上推荐自己编著的书籍”,眼看那么多书卖不出去,搁在谁身上不心焦。二者,自己的课堂用自己著作作为教学参考也是有例可循的,不然,自己的学术“权威”何以彰显,费心心机的研究成果如何被众学子们所知。


    那么问题来了,卖几本书,赚几个小钱,图个名分,此种行为是否违规?当然违规!教育部出台的《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金等行为的规定》,明确规定“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”,“严禁通过向学生推销图书、报刊、生活用品、社会保险等商业业务获取回扣”。堂堂一个副教授利用自己的“分数权”“过关权”,可以将不听“忠告”的年轻人“有计划”的干掉,这“温柔一刀”来得够狠,够任性。


    诚然,正如知情人士所言,高校教师有充分的教学自主权,老师可以自由推荐教材。也许,向学生推荐教材并不是为了赚钱,只是为了学生使用方便。但是,市场交易的原则是自愿、平等、公平、诚实信用。当一方利用自己的身份、地位等优势,威胁或者暗示性威胁,从而达成某种交易,实际上也就破坏了市场秩序。事实上,一些高校,为了鼓励本校教师编写出版教材,往往一订就是上千册,向学生推荐这些书就成为一些老师的“必修课”。


    区区几本书,辱没了教授的头衔,让斯文扫了地。然而,与此相比,隐藏背后的教材腐败以及评价机制、出版机制等问题更应该被检讨。(文/杜建锋)赞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