曝光:一辆公车一年的耗费是如何超过车价本身的
曝光:一辆公车一年的耗费是如何超过车价本身的
Time 17:38:05 情感驿站 百态
2005年到现在,大概每年行*经费的增加额度是以一千亿的速度在递增的;全国的公车大致是230万辆,开支在1500亿到2000亿之间。“一部车一年的维修花了10万块钱”;“有一部车一年换了40个轮胎,这个就说明每一周换一个轮胎”。
——这是我从络上获得的数据。这样的数据也和我的经验相符。我认为,就是这样的数据也是保守的。
自从我国的经济取得一定进展以后,如何快速花钱就成了各级*府部门的要务。我一直都很纳闷,为何有些地方还在呼吁经费不足,但是,各级*府却花钱如流水,有些根本就没有必要,比如出国考察等等,所谓的出国考察,大部分其实就是公费旅游。
至于公车,简直就是领导的福利,现在连小小的部门也配有公车。我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人,在各个部门呆过,我的体会是,领导永远是高消费的潮流。所有最时髦、最昂贵的东西,一定是领导首先使用,包括以前的BB机,几万块钱一部的,几十万的小汽车,电脑,出国,等等。领导们是先享用起来的一部分人。在享受的过程中,总是身先士卒,敢为人先,开拓创新……
理由只有一个:工作需要。这是放之中国而皆准的真理,能一下堵住天下所有中国人的嘴巴。谁叫你不是领导?谁叫你当不了领导?
一部公车,一年内比一部私车的耗费要大得多,按照我的保守估计,至少在5—8倍。并不是领导工作有多忙,领导也和商人一样,无利不起早,没有一点刺激的和有诱惑的事情,领导其实更愿意呆在办公室里。
我来给大家算一笔账:
本身费用高。一辆车停在那里不用,每年的保险、折旧、司机工资福利,就是很大一笔开支。领导的车一般是高档的,大排量的,正常使用起来,还有油费、过路费、维修费,平时的小刮小擦,更加可观。
公车私用。公车私用的群体是一个庞大的群体:领导本人,领导的家人,包括直系和旁系亲属,领导的朋友,领导的相好,领导的下属,领导的宠物,司机本人。公车,一向是领导的私人福利,用来接济一下亲朋好友和下属,也是中国特色的人之常情,这样,每年行驶的里程数就不会低。
这只是小头。一部公车,就是一个牟利的工具,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是司机和领导,也取决于领导和司机的关系,关系越密切,牟利的空间越大。
出租。在领导的休假日,公车摇身一变,成为出租车,当然是不用缴纳税费的出租车,油费、过路费、保险、维修都由公家买单,公车司机赚的是纯利。由于几乎没有成本,司机的叫价相对较低,更有竞争力。
维修。司机和维修公司沆瀣一气,多报、虚报维修费。一般来说,修了100元,通常报1000元;虚开发票,什么也没有修,也去报销。修车行老板最好是自己亲戚和朋友,司机有参股最理想。当然,只有司机自己知道。
以新换旧。司机拆下新轮胎,卖给维修公司,回去高价报销一个轮胎,两头赚;甚至,司机敢于下次重新把换下来的旧轮胎翻新装上,当新轮胎报销,一个轮胎换过来换过去,利润滚滚。
卖油。油价贵,司机卖给私车司机一箱油,少收100元,双方皆大欢喜,何乐而不为,取之不尽用之不竭。
尽量使用旧车。新车故障率低,更难占到便宜,对于司机来说,使用旧车,维修的概率大,牟利的机会更多。为了加速新车的老化,更换车子的零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,把新零件卖掉,换上旧零件。
没有你想不到的,只有他们做不到的。
当然,司机不会独吞好处,根据利益均沾原则,赚来的钱有一部分用来孝敬领导,和领导搞好关系,领导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。此外,和领导搞好关系还要使用非常规手段,那就是取得领导的信任之后,尽可能多地抓住领导的把柄,掌握领导的隐私,以此让领导对公车的使用和维修视而不见听而不闻。
司机赚得多,和领导的关系愈好,赚得就愈多,这是一种良性循环。*府领导的司机有可能不稳定,国营企业的某些司机,几乎是为所欲为,不少人就是靠这个发家致富的,有的司机私下里说,就是让当个小领导也不愿干。
——当然,我要声明,并非所有的司机和所有的领导都这样乱搞。但是,我也要强调,在正常状态下,一辆公车的耗费,也要远远高于私车,这是不争事实。
一部公车,不算油费、保险、折旧等费用,光一年的维修费常常达到甚至超过公车本身价格,这样的事我曾经遇到过,不然不敢乱说。
真的是乱套了,国家稍微肥一点,绿头苍蝇就密密麻麻地扑在上面吸吮脂膏。
这个国家的失范已非止一日,公车滥用只是很小一个侧面。何谓失范?公私不分,官商不分,是非不分,男女不分……之谓也。大量的公帑被耗费,国家上层的颟顸,中下层的不思进取,普通民众的唯利是图,整个国家陷入昏庸、自满和骄奢状态,这不是长久之计。
本文地址: